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——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外来妹刘龙
刘龙,女,1989年3月出生,湖南娄底人,中共党员,长沙市“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”2017秋行政管理本科班学生,现任丁字湾街道双桥村村委委员。
2017年9月外地媳妇刘龙通过丁字湾街道公开招考成为双桥村后备力量。她先后协助过精准扶贫、社会事务、农业农村等诸多工作,2019年成为精准扶贫专干,由于工作努力出色,2020年换届选举成为双桥村村委委员。
用专业热忱服务群众
在双桥村,村民们有问题和困难都喜欢到村部找刘龙咨询,因为她热情又耐心,对政策掌握十分清楚。对每位来村部办事的群众她都热情接待,不管来问的事是不是自己的职责范围,总是先递上一杯热茶,温馨地问候,再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。为了做好精准扶贫工作,刘龙主动学习相关惠民政策,熟练掌握所有贫困户医疗、教育、就业等动态信息,做到让贫困户所有政策应享尽享。
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,村民们的情况她都牢记在心。哪家的哪位住院了,可以享受什么医疗政策;哪家的小孩子在哪里读书,可以享受什么教育政策;哪家的劳动力在哪里工作,可以享受就业扶贫交通补助,哪家的劳动力在找工作,留意为其介绍就近适合的工作;哪家养了多少鸡鸭,需要帮助销售农产品……对村里贫困户的信息刘龙如数家珍。
2019年11月的一个周末,为了完成贫困户安全饮水贴画的张贴任务,刘龙一直忙到天黑。她骑着电动车在乡间小路上奔走,寒风夹着冰雨打在她脸上,视线模糊差点让她掉到田里去。她又冷又饿,一天下来电动车也没电了,想着女儿还在家里等自己晚上回去陪她过生日,她心里满是愧疚。等她从村民那里借到电动车完成工作到家时,女儿已经熟睡了……这样的场景是她的日常,她说自己经常加班到凌晨,早上七点多又上班,和老公孩子虽然睡一个床,但是面都没见几回。即使工作任务如此繁重,她仍然坚信:“既然组织选了我,领导信任我,我不能让他们失望。”
截至2020年底,在区、街道以及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,双桥村通过教育扶贫、产业扶贫、就业扶贫、活动扶贫等多种手段开展精准施策和精准帮扶,已经成功帮助全村建档立卡的38户贫困户109人实现了全面、高质量脱贫。
用爱心引领学子成长
贫困学子的学习成长是刘龙心中最牵挂的事,几年来她已然成了村里孩子们的知心大姐姐。通过长期与贫困户子女接触,刘龙发现很多贫困户子女的成绩不好,部分源于内心的自卑,刘龙便想办法让他们变得自信起来。
村里患有肝豆状核变性排铜障碍的女孩胡菲萍,每次刘龙去送药时她都是怯怯的喊一句“龙姐姐”,很让人心疼。刘龙联系了培训班给她补习,邀请她一起做志愿服务,带领她参加活动,安排她在活动中分享心得等。现在她变得开朗了,学习成绩也上去了。
刘龙为贫困学子们答疑解惑,联系实习单位,带他们做志愿者、参加活动,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。孩子们有了成绩也乐于向她汇报。每当听到孩子们跟她分享谁的成绩进步了,谁的作文获奖了,谁考了满分,她就特别有成就感。
用敬业守护群众安全
在2020年防汛工作中,刘龙奋战在防汛一线,作为一个年轻女同志每天值班、协助配送工作超过16小时从不叫苦叫累。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,村委全员到岗开展疫情防控阻击战。刘龙每天最早一个到值班点,深夜回家。她兢兢业业,严格把关每一张小区通行证办理手续,为村民把好进出“入口关”,同时她利用自己熟悉平面设计的特长,为外地返工人员、本地长住居民、本地经营户设计不同出入通行证,对所有人员实现分类有序管理,大大提高了效率。她下户发放宣传单、到体温检测点值班值守、到湖北返岗人员家中测量体温、在村部整理资……到处都有她忙碌的身影。
她是小小的苔花,也有自己的梦想
生活中她孝敬父母,友爱邻里,热心助人,在下班之余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服务、送温暖。村里的独居老人戴菊清娭毑今年86岁了,从2017年起刘龙便承包了为戴娭毑上门认证的工作任务,还常常给她跑腿代购生活物资。
事事有回音,做事踏实有干劲,对待群众热情贴心,她是老百姓心里“白日不到处,青春恰自来;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”的“苔花”。刘龙说自己性格胆小内向、不自信、口才也不好,是一粒不起眼的小苔花,但她愿意尽力做好自己岗位,为他人提供帮助,绽放自己的芬芳。
苔花虽然渺小,但她的真诚热情、任劳任怨、默默奉献大家都看在眼里。2018年刘龙作为农业普查指导员被评为“长沙市望城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先进个人”,因在扶贫领域的突出表现2019年荣获望城区精准扶贫工作 “脱贫攻坚先进个人”。